本文转自:广安日报我要配资网
坚持“育学生”“强师资”双轮驱动,激活教育新动能——
努力让每个学生“上好学”
□邻水融媒 肖智方
“快来看,种植角的花冒出了新芽!”“我昨天学会了新的剪纸技巧,我教你吧。”9月24日,在邻水县第四小学大课间活动中,一些学生正在相互交流。
如今我要配资网,在邻水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,邻水县第四小学课余活动丰富,校园环境优美,构建起“1211+N”课服模式,促进学生个性发展、全面成长。
近年来,邻水县围绕“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,建川东教育强县”这一目标,大力实施素质教育,纵深推进教育改革,坚持“育学生”与“强师资”双轮驱动,绘出“让每个孩子全面成长”的教育画卷。
五育并举
绘就素质教育成长画卷
音乐室里,葫芦丝表演声声入耳,让人身心舒畅;陶艺室里,孩子们指尖流转,将无限想象揉进泥土;美术室里,师生们挥毫泼墨,描绘奇思妙想……9月24日,在邻水县各个学校里,充满活力的校园场景随处可见,彰显着该县五育并举,推动素质教育落地的新变化。
“现在作业量减少了,效率和质量提高了。节省下来的时间,我可以练习书法、制作陶艺,参加喜欢的社团活动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”邻水县第四小学学生包紫嫣说。
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“全面发展的人”,好的教育并不唯分数论,不唯升学率论,而是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路径,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,提升其综合素养。
邻水县各个学校深谙这一本质,围绕“五育”目标,精心设计课后服务内容,让课后服务成为素质教育的“第二课堂”,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,在兴趣与实践中获得成长。
在邻水县第四小学,陶艺课成为课后服务中践行素质教育的热门课程。除了陶艺课,该校还开设书法、国画等美育课程,让学生在笔墨丹青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,在素质教育的浸润中涵养人文素养。
在邻水县第二小学,篮球特色教育则成为课后服务以体育人、赋能素质教育的“活力名片”。
该校每个班级每周增设一节篮球课,采用“错时、错峰、错域”训练模式,确保每一名学生均掌握1-2项运动技能;通过“课程融合、师资融合、场地融合”推动体教融合发展,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。
…………
邻水县各个学校课后服务的扎实推进,不仅让学生收获满满,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。
“自从有了课后服务,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后,还能参加各种兴趣班,综合素质明显提高。”学生家长王雅告诉记者,以前,孩子放学回家后总是喜欢玩电子产品,现在不仅会主动分享学习趣事,性格也变得更开朗、自信。“这才是素质教育该有的样子,让孩子全面发展、快乐成长,我们特别放心。”王雅说。
引育并重
专业师资队伍全面加强
9月16—17日,邻水县高中教研一体化暨高三学科复习研讨活动顺利举行。
此次活动聚焦高考九大学科,邀请全县普通高中学科教研组长、高三学科全体教师齐聚一堂,通过课例展示、教师说课、评课议课、专题讲座等形式,共商备考良策,为推动邻水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;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为筑牢教师队伍这一教育发展“根基”,邻水县打出一套“引才+赋能”组合拳。
2022年以来,邻水县累计补充教师600余名,通过交流轮岗盘活教师资源1000余人次,不仅有效缓解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难题,更让优质师资在县域内流动起来。
邻水县还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经费,围绕校(园)长管理能力提升、新教师岗位适应、全科教师综合素养培育等主题,举办培训200余场,覆盖教师5万余人次。
此外,邻水县大力培育优秀教师典型,累计评选出省、市、县先进典型1000余人,其中11名科技教师凭借突出业绩获得奖金35.1万元,极大激发了教师队伍的职业激情与干事活力。
如今,在邻水县,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。
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